通过张国立315事件,才意识到李保田拒绝广告晚年遭封杀的明智

“有些人啊,可能这辈子都没机会再合作了。”

因为《宰相刘罗锅》火得不得了,李保田、王刚、张国立这三位也都成了家喻户晓的“铁三角”。

大家都觉得这三个人会成好朋友,携手走过一生,结果李保田在节目里却大方表示“不再合作”,这是啥原因呢?

正因为他说了这番话,外界普遍觉得李保田不太好相处,合作起来挺麻烦的,结果让不少人跟他拉开了距离。

接着,张铁林顺势而为,与张国立、王刚一同参演了《铁齿铜牙纪晓岚》,迅速风靡全国,取代了李保田,成为了人人皆知的新“铁三角”。

至于“刘罗锅”的主演,渐渐就不见踪影了,这背后又是咋回事呢?

老戏骨变“戏霸”

2006年,众多影视巨头汇聚一处,要对一位“戏霸”进行公开审判。

这位“戏霸”可就是李保田。

这些审判者用的罪名是什么呢?

耽误了剧组的进度。

别人拍一个镜头一两遍就搞定了,可李保田不一样!只要没拍到满意的,他就一直拍,搞得有时候一个镜头居然能拍三四十次呢!

这样做,明显就拖慢了进度,耽误了赚钱呀!

要是就这样,还能勉强接受。

李保田的另一个举动,真的是撕掉了娱乐圈的遮羞布,直接挡了别人的财路!

原来是在拍《钦差大臣》的时候,李保田担任主角,跟制作方已经明确约定剧集要做30集。

可等到播出的那会儿,李保田才意识到,这剧集竟然无缘无故“变大”了,从30集一下子被剪成了33集。

李保田多次和制作方交流,觉得这拖长剧集有点像注水,可能会影响观众的观看体验。

大家都知道,注水是剧组赚钱的必经之路,制作公司自然对李保田的建议充耳不闻。

无奈之下,李保田只得把剧组的投资方告到了法庭。

结果,李保田虽然赢了官司,却被人称作“戏霸”,还专门搞了个批判会来声讨他。

投资方还特意在朋友圈上线李保田的事,暗示剧组以后尽量少用他,甚至干脆不请。

之后,许多投资商见到李保田都选择避开他。

李保田也遭到了大家的冷眼相对,实际上已经处于被“封杀”的状态。

其实,李保田这一路走过来可真是不容易,难道他就不能像其他人那样默默地接受,拿钱走人算了?这样不是省心多了吗?

艰难学艺

别看李保田如今风头正劲,最开始却被身边的亲朋好友认为是“没能力”。

在李保田小时候,虽然新中国已经成立,但在许多老百姓眼中,戏子还是被视为“下九流”的角色。

所以,当李保田提出要学演戏时,父亲是坚决反对,甚至还给了他一顿痛打。

性格倔强的李保田见父亲不同意,没再争辩,立马收拾东西,毫不犹豫地出走了。

那年他只有14岁。

临走前,李保田甩出了句狠话,

“总有一天我会红得发紫,到时候您李老哥可得在门口等我哟!”

李保田最开始是学柳子戏的,主打丑角角色。

当学员时,因性格直爽,跟老师有过不少意见上的分歧。

老师形容他为“没用”,同学们也因此和他疏远了。

不过这些对李保田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,和这些相比,他更在意的是自己的肚子。

那时候中国还是用粮票的,剧团每个月给他的粮票是30斤。

对于一个姑娘来说,这点儿粮票都显得有些拮据,更别提每天都得大量训练的年轻小伙子了。

由于人缘不太好,他在剧团里没多少人愿意把粮票借给他。

李保田常常饿得睡不着。

性格倔强的李保田就是不想低头求人,只能绷紧裤腰带继续苦练。

白天跟老师练,晚上饿得睡不着正好加练。

李保田满心希望有一天能一展身手,让老师对他刮目相看。

可惜李保田运气不太好,虽然摸爬滚打了很多年,在娱乐圈依然没什么名气。

直到他32岁那年,李保田才顺利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,这一下子就开始扭转局面了。

功成名就,各奔东西

毕业后,李保田在学校做了老师。

他先后接了一些小角色,尽管人气不高,但他的演技却被懂行的人注意到了。

在44岁那年,李保田收到了张艺谋的邀请,叫他演一个跟嫂子搞偷情的角色。

虽然只是个搞笑角色,李保田却用他绝佳的演技,把杨天青的挣扎和压抑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
他也因此剧赢得了多个奖项。

真正帮李保田走向巅峰的,还是他在50岁时主演的《宰相刘罗锅》。

这部剧曾一度成为当年的收视冠军。

李保田扮演的“刘罗锅”,王刚的“和珅”,再加上张国立的“乾隆”,这三位演员的表演可谓是栩栩如生,一下子就变成了当红炸子鸡。

按照咱们现在的想法,趁着红得多挣钱。

真是巧合,剧组也是这么想的,《刘罗锅》一火,赶紧来个续集,赚得可不少啊!

王刚和张国立满心欢喜地去找李保田。

没想到李保田听完,一口就拒绝了。

据说,李保田觉得第一部《刘罗锅》已经完美地讲述了故事,再出续集就像是狗尾续貂,完全会掉价。

李保田又一次挡了别人赚钱的路,这也成了后来三人分道扬镳的导火线。

其实别看三人在荧屏前那些亲密无间、笑声不断,实际上几个人私下早就有了不少矛盾。

早在拍《刘罗锅》的时候,李保田就对其他两人心里有些不爽。

为了把角色演好,李保田早早就来到片场,满心做好准备,提前琢磨人物。

相比之下,王刚和张国立就显得轻松多了。

王刚对淘古董特别感兴趣,常常因为这个耽误了时间。而张国立则忙着拍很多部戏,精力也分散开了。

他们俩多次迟到,让整个剧组等了大半天。

李保田一直都挺认真的,他觉得这俩人对演戏太马虎,搞得剧组进度一拖再拖。

为了拍戏,李保田一直在忍耐。直到续集的事情发生,三个人的意见开始分歧,关系渐渐疏远。

接着,王刚来到鉴宝节目,摇身一变成了顶尖鉴宝大师,受到了众多人的推崇,被称为“古董专家”。

张国立越来越商业化,频频接代言和参加综艺,搞得是财源滚滚。

李保田始终坚持自己的初心,认为演员最重要的就是演好戏,坚决不接任何代言。因为剧本被过度灌水的事件,他还被戏称为“戏霸”,并遭到十家投资方的抵制。

网络上瞬间炸开了锅,关于李保田的负面消息满天飞,什么“任人唯亲”、“压制后辈”等等都被人提上了台面……

简直就像个罪大恶极的人。

业内也是开始抵制李保田的声音越来越大了。

从那以后,名声臭了,戏票也接不到了。

这一年,李保田已经满了60岁。

十年后再看抉择

有人拿李保田说事,称他“傻”。

那会儿他可是《刘罗锅》的主角,咋后来发展没王刚和张国立俩人好呢?

你瞅那俩人,就靠着他们的圆滑性格和亲切的笑容,在演艺圈里真是混得风生水起,已经成为一方高手啦。

你说的李保田,估计只有少数几个人还记得他吧?毕竟时间久了,很多人都淡忘了。

李保田笑而不语,静静等待时光还他清白。

多年以后,王刚在节目里砸坏了古董,结果被人告上法庭,名声一落千丈。

张国立代言的众安保险接连出事,在315晚会上,他的“一元保险”赫然在列,因此声名狼藉,遭到众人的唾弃。

李保田一辈子都不接广告,始终坚信作品才是演员立足的根本。

为了赚钱而消耗自己的名声真是不划算。

从那以后,他低调过日子,全心全意磨练演技,结果成了三个人中名声最响的。

所以,当74岁的李保田获得艺术家荣誉时,台下掌声响起,大家都觉得他配得上这个称号。

这不仅是对李保田一生秉持“演技为先”的赞赏,也是对演艺圈随意滥用声誉的有力指斥。

结语

差不多是因为李保田在演艺道路上经历了不少磨难,所以他特别看重自己的声誉。

在这个流量至上的快餐时代,我们得好好想想,究竟啥样的演员才算是真正的“好演员”?

到底哪些艺术家是真正值得我们追随的呢?这可是个有趣的问题!在这个琳琅满目的艺术世界里,真正值得关注的,通常是那些作品真诚、情感丰富,能引起我们共鸣的艺术家。他们的创作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示,更是灵魂的倾诉。他们的艺术能让我们思考,能触动心灵,甚至改变我们的视角。想必这才是真正的追随意义吧!

戏霸案一审宣判,李保田获赔酬金和违约金共计190万元。

中国电视剧辉煌30年,最具影响力的演员——李保田。搜狐娱乐